在湟中县共和镇河湾村,有一个在床上躺了18年的高位截瘫残疾人,他叫都海成。自1999年一次意外致残卧床,渡过崩溃、彷徨、萎靡及精神分裂的阶段,在床上思考人生及生命,克服身体障碍,用铅笔在一台旧电脑上敲出长篇小说《追梦》……
生命因一次意外而改变
1999年,都海成19岁。夏日里的一天,他和几个朋友相约去公园玩耍,几人在湖畔打打闹闹时,都海成掉入水中。“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浑身没有知觉,医生说我高位截瘫”都海成说。“溺水失去知觉后,伙伴们都很紧张,不知道该怎么救助,他们把昏迷的我从脚脖处倒提起来抖动身体排水,不想慌乱中伤到了脖子。”溺水加上年轻伙伴们的不当救护方式造成了他终身残疾。
致残之后,都海成一度萎靡不振,不愿跟人多说一句话。“19岁的生命,想着就这样在床上躺着渡过余生,说实话不敢面对!”一段时间后,医生诊断出都海成患了精神分裂症。那是他生命里的一段黑暗时期。
在最崩溃和无奈的时候,年轻但重残卧床的他曾想过轻生。是母亲的爱使他慢慢放弃了这种想法。书籍,使他安静下来并引导他思考人生及生命的意义,亲戚同学带书给他,在自己不能翻书的情况下,靠着家人的帮助,他看了很多名著。“《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的印象最深,这些书里好像有自己的影子,并逐渐引导自己开始反思人生。”
在床上思考人生及生命
当只能面对卧床的无奈时,事业、爱情等的规划突然间被迫斩断,原本忙碌充实的日子变得漫长而枯燥,“脑子里就蹦出了大量的疑问,人为什么活着?要追求什么?”后来,他把自己的这些疑问让别人记了下来。“什么是生命?生命是什么?”“什么是尊严?尊严是什么?”“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什么是名?什么是利?什么是名利?”“生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痛苦是什么?快乐是什么?”一排排这样的问题,大致有300多个。
随着读书的增多,都海成的疑问也逐渐被解开,有一天,他突然悟到:“人生就是心态!”在床上躺了18年后,今年4月都海成这样对笔者说:“积极的人生态度,能让自己开心,身边的人也能高兴”。“自己经历的痛苦,别人未必经历。我以前悲惨、痛苦,现在能体验的快乐,是经历了十几年的痛苦之后换来的”。对于人生最大的财富是什么的问题,有人讲有钱就有一切,可是对于连拿筷子、坐起来都成困难的都海成来讲,“我人生最大的财富是情亲、是爱!”父母18年不离不弃的照顾,不但让他活了下来,还让这个重度残疾人每天都感受到情亲的伟大!
用铅笔记录自己的梦想
看书加上自己的思索,都海成就会有很多感受,他想把这些感受写下来。可是双手不能活动,怎么写呢?朋友建议买一台笔记本电脑,不用手写,只需敲键盘就行。家人挤出钱买了一台二手笔记本电脑。自此,都海成开始了他用铅笔敲字的写作生涯。为什么用铅笔敲呢?是因为他的手指够不到全部按键。为防止铅笔后端的橡皮打滑而敲不出想写的字,经过反复探索,在铅笔后端裹了层塑胶,才开始了敲字创作。媒体记者是这么形容他创作的情形:“他侧着脸,瞪着大大的眼睛,专注地盯着电脑屏幕,眼角的血丝清晰可见。他的左臂从头顶举到右侧,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铅笔,艰难地在键盘上敲出一个个汉字”。从最初每天敲50个字,到后期每天能敲出1000个字,就这样,都海成用三年的时间,创作出了98万字的长篇小说《追梦》。今年,经删减,该小说压缩成56万字后准备出版。在都海成的电脑里,又一部长篇小说已经展开……
梦里有奋斗和远方
长期卧床的都海成,用小说创作的方式追寻自己的梦。在他的世界里,有奋斗,还有远方。看都海成的《追梦》,笔者想到了电影《阿凡达》,我想,都海成行走在自己创作的文字里,就像电影《阿凡达》里一样,借主人公李勇的健康的躯体,加上自己内心的勇敢,闯荡陌生的世界。“一个人必须要有个人的梦想和主见,而一个追梦者更要有个人的意志和主见。”同时,也结合自身的经历,对成功做出这样的评价:“成功从来都不是唾手可得的,在成功的道路上不仅充满曲折坎坷,同时还充满着危险和恐惧。”在作品中,都海成摆脱了生活的艰难和苟且,借塑造的形象发问:“一个人如何才能获得他人的尊敬,那么到底什么是尊重?”并且赞赏榜样的力量“我们每个人都明白榜样是精神的伴侣,是人生旅途中的灯塔,它不仅是意志引导和支撑,而且还是一种实现梦想的基石。”在现实中,他用微笑来面对生活的艰难,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呼吁奋斗、民族团结、农村人的价值取向以及邻里和谐等,都海成本身就值得人们尊重,他的自强精神为人们树立了榜样。
笔者离开的时候,都海躺在床上,左臂从头顶绕到电脑前,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铅笔,艰难地在键盘上敲着汉字,追逐着他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