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围绕贯彻实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 2001 — 2010 年)》和完成《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以尽快解决贫困残疾人的温饱问题,继续巩固已有的扶贫成果,提高贫困残疾人的生活质量,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为目标,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有关部门、社会各界以及贫困残疾人的共同努力取得显著成效。五年间,共计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1171万人次 。
“十五”期间,各省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继续坚持政府主导,将残疾人扶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安排,同步推进。国家制定并实施了《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 2001 — 2010 年)》,各省也相继出台本省的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并结合农村税费改革、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合作医疗救助体系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制定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扶助贫困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同时将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各级政府扶贫工作范围,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各省加大对财政扶贫、以工代赈和信贷等资金的争取力度,以各种公益项目为依托,发动社会开展捐助、捐赠活动,拓宽了残疾人扶贫资金的来源和渠道,五年间, 争取并投入扶贫开发的财政扶贫资金达 50282 万元。
“十五”期间,摸索总结出各省有效的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经验,并在全国得到推广。先后总结了甘肃省纳入政府扶贫的经验,四川、辽宁省争取财政资金投入扶贫开发的经验,浙江省城乡统筹,同步发展,推进助残扶贫 的经验,山东省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管理经验,广西、吉林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经验等,这些经验在全国扶贫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十五”期间,中央进一步加大康复扶贫贷款的管理工作,建立项目数据库,初步形成了各地康复扶贫贷款项目规范化、数字化管理。中央安排的康复扶贫贷款作为唯一用于扶持贫困残疾人的专项信贷资金在残疾人扶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地方积极寻找适合当地产业化发展的“种养加”项目和带动力强、扶持贫困残疾人面大的项目给予贷款支持。“十五”中央安排康复扶贫贴息贷款 40 亿元,康复扶贫贴息贷落实到位 328253 万元,贷款到位率达到 82.1% ,直接扶持贫困残疾人 120 万人;
“十五”期间,各地创造性的运用“公司加农户”、“基地加农户”模式,建立集安置就业、辐射带动、示范培训、提供信息、连接为一体的扶贫基地,加大对残疾人扶贫基地的投入和管理,促使残疾人尽快脱贫。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开展“帮包带扶”,使残疾人扶贫开发成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全国结对帮扶单位 1804132 个,结对个人 7210794 个,帮扶资金达到 129132 万元。
“十五 ” 期间,通过中央资助中西部地区,带动各地将农村贫困残疾人培训纳入区域化管理,农村贫困残疾人的接受培训力度加大,累计开展贫困残疾人农业实用生产技术培训 821 万人次,其中,由中央投入 800 万元补贴资金,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累计达 455.8 万人。
2003 年至 2005 年,中国残联将改善农村贫困残疾人住房条件纳入新时期残疾人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国家彩票公益金 7500 万元的资助,带动地方投入危房改造资金共计 5.7883 亿元,使全国 51803 户贫困残疾人实施了危房改造,受益残疾人 63957 人,使部分贫困残疾人的住房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中国残联教就部扶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