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到底要什么

女人到底要什么

奥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回答“女人到底要什么”的方式,和其他作家不太一样。别人还是不脱男女两性“东风西风”此起彼伏的套路,但茨威格靠大量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女性“不一定非得要什么”的神性瞬间。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有催人泪下的魅力,不是因为故事令人悲伤。主角是一位白发苍苍、举止高雅的贵妇人C太太,她讲述自己在四十二岁孀居时,出于恻隐之心,挽救一个即将自杀、素昧平生的年轻赌徒。春宵之后,赌徒随她在教堂立誓,永不再赌,并准备离开赌城,回到生活的正轨——担任外交官。

C太太因错过火车站的告别而失魂落魄,鬼使神差回到赌场,看见赌徒竟在狂热下注。她上前阻拦,反遭赌徒辱骂,昨日的忏悔和温柔无影无踪。她离开蒙特卡罗,将这一段感情深埋于心。多年后,听闻赌徒早已自杀身亡。

这可不是包法利夫人的虚荣心发作,也不是安娜·卡列尼娜的热情释放。按照“女人要什么都得不到”的“悲剧”惯例,女主人公往往承受巨大的痛苦——不是来自原生家庭,就是来自男人,要么就是来自不知感恩的子女甚至整个社会。归根结底,就是被命运折磨。

《致命女人2》剧照

围绕在女性身边的“魔咒”就是“爱”。命运的阴谋就是阻止她得到这个东西,一旦一个女人竟敢爱得太深,死去活来,神灵马上就会让她一脚踏空。

而令C太太困惑的,严格来说并不算“爱”。

在漫长平凡的人生里,救赎一个即将自杀的赌徒,就像一个黑夜航船般的紧张时刻。无论是欲望,还是理性,或者道德,都脆弱而有限,必将随着时间逝去。

其中有时间无法磨灭的东西:C太太是因救赎而“爱”,就像上帝爱他的子民,母亲爱她的子女,具有澎湃而光芒四射的神性光辉,即使只有一瞬灵魂的感应。

如果不从宗教的方向阐释,儒家的解释就更容易理解。孟子承认“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人和动物差不多,但差的那么一点点就是人性的开端——恻隐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恻隐之心的例子就是“乍见孺子将入于井”,见到别人家小孩快要掉到井里,人都会“下意识地”去救。“救”不是通过功利的盘算,也不是认识小孩的亲戚,只是一种本能的反应。C太太见到一无所有、了无生机的赌徒,生起的就是恻隐之心。

恻隐之心是人性使然,女性神性的光辉一部分源自人性 / 《丈夫得了抑郁症》剧照

这种饱含“仁”的闪亮和温暖,才是C太太终生难忘的24小时里最动人的时刻。

这一时刻,有关人性,无关性别,《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反映了“人应该要什么”的深刻意义,而不是执着于“女人到底要什么”。

🎈 相关推荐

访问错误
网彩365平台下载

访问错误

📅 06-28 👀 8272
科龙跟奥克斯哪个好点
bob365

科龙跟奥克斯哪个好点

📅 06-29 👀 7416
在线将图像压缩到20KB
bob365

在线将图像压缩到20KB

📅 06-29 👀 1838